中国社会科学院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中国学派
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浪微博
今日头条号
经过样品采集和测年分析,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此次新考古发现为红山文明演化进程再添实证。
2025年3月1日,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主任朱展云研究员团队在漆器文物保护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初步研究发现,该区域在汉代应是一处重要的墓葬埋藏区,墓葬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为汉代堂邑侯国、棠邑县治的探寻,提供了新的线索。
2月25日,东莞市召开南海卫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成果暨东莞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新闻发布会。
2019年以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共同对遗址进行了持续主动性考古发掘,发现诸多重要遗存,基本揭示了遗址文化面貌,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琅琊台遗址考古发现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历程的重要见证。
2月24日,记者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由该机构主持发掘的二里头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2月19日,“2024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名单新鲜出炉啦,快来看一看都有哪些项目吧!
作为建筑装饰使用的龙,在唐代是一种“灵物”和“瑞兽”,据说可以起到守护建筑和宅院安全,帮助人们躲避一些自然灾害(雷电、火灾等),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1月4日,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在历经一年半升级布展后的湖北省博物馆北馆展出。
1月5日,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文物保护科学实验室主任朱展云研究员团队在漆器文物保护研究中取得新突破。
20世纪早期的中国文学研究有不同策略和路径,其中主要有三条路径从世纪初开始生长,隐显发育,影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的构建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优势的时代使命。
2024年第13期
2024年第12期